体长14~17公分。繁殖期喙黑色,额白色,头顶具白色横斑,自前头向下穿过眼睛至颊的后方具一明显的黑色过眼线,眼睛周围具一黄色细眼圈;具黑色颈环,自喙基部至颈后白色。头顶至后头部褐色,颈圈以下经胸部、腹部至尾下覆羽白色,背部褐色,飞羽暗褐色,脚橙黄色。非繁殖羽和繁殖羽相似,但黑色过眼线和颈圈会变成暗褐色。幼鸟羽色和成鸟非繁殖羽相似,但头顶和翅膀羽毛边缘具白色细纹。
共3亚种,其中C.d. dubius亚种分布于菲律宾、新几内亚、南太平洋俾斯麦群岛(Bismarck Archipelago);C.d. jerdoni亚种分布于印度和亚洲东南部;C.d. curonicus亚种分布欧洲、亚洲及非洲北部,冬季往南迁徙至欧洲南部、非洲、亚洲南部、东南部、印尼和地中海等地。台湾也有其分布,属于留鸟或冬候鸟。
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于河口、沙洲、海岸附近的旱田、沼泽或内陆河川等环境,很少和其他涉禽混群。平常叫声是清亮、下降的“pee-oo”声,警告声则是短促的“peeu”、“cru”声或持续的“pip”声,鸣唱是重复的“cree-ah”声。欧洲族群的繁殖期4~9月,印度南部族群则在每年12~6月。巢筑于内陆栖地,包括河边、湖边、农地、甚至是砂石场和垃圾场。群聚繁殖,巢之间的相距约9公尺远,具繁殖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