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部褐色,腹部颜色较淡,下颚与喉部近白色,毛短而密,头扁而圆,耳小,颈短,约与头同宽,身体圆柱形,尾基部粗,往末端变窄,腿短,趾间有蹼,鼻孔在潜水时可以关闭(图10);头躯干长50~82公分,尾长33~50公分,体重5~14公斤。
欧洲西部到西伯利亚东北部,英国诸岛,非洲西北部,小亚细亚和西南亚部分地区,喜马拉雅山区,印度南部,斯里兰卡,中国大陆、缅甸、泰国、中南半岛、苏门答腊,韩国,日本,海南岛,台湾。
栖息在内陆河川、溪流、湖泊、河口与海岸等地区,擅泳,会暂栖在石堆或漂木间,但长期居住的窝穴会筑在水边,开口可能在水下,虽然以夜晚活动为主,但有时也会在白天出现,食物包括鱼、蛀、虾、蟹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,有时也会吃一些陆栖脊椎动物;族群密度约每平方公里水域0.7~1只,湖畔约每2~3公里1只,溪流约每5公里1只,雄獭直线活动范围约15公里,雌獭直线活动范围约7公里,同性间通常有领域性。水獭通常单独活动,但雌獭与幼獭,几只幼獭可能一起活动,由于分布很广,各地的生殖季节也有所差异,怀孕期60~63天,一胎1~5只,通常2~3只,幼獭出生时体重约130公克,1个月后睁眼,2个月大出窝巢游泳,3~4个月断奶,1岁后离开母獭,2~3岁性成熟,圈养下寿命可达22年。由于栖地缩减、猎捕、污染等问题,水獭的分布与数量已大幅缩减,目前是列名于〈华盛顿公约〉附录一的濒危物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