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吻端至第一背鳍硬棘的距离,远短于由此硬棘至尾鳍上叶起点的距离,而稍长于两背鳍硬棘间距;由第一背鲔基底末端至第二背鳍起点之距离,大于第二背鳍基底末端至尾鳍上叶起点距离的两倍。上颌齿之小齿尖数目随着成长而增加,可增加至4对。躯干部位皮齿呈细长钩状;躯干、两背鳍间、头背侧两眼眶间、第二背鳍与尾鳍间之躯干侧方皮齿皆呈线状排列。体色灰黑,腹鳍上方具头尾向延长之黑色翼斑,翼斑向前延伸部分较向后延伸部分为长。
西南大西洋之阿根廷、乌拉圭,西印度洋之好望角、南非、莫三比克、坦尚尼亚,西太平洋之日本、中国大陆、台湾地区,南中国海之印尼、菲律宾、澳洲、纽西兰等沿近海域均可发现其踪迹。台湾则出现于东北部海域。
深海底栖性,经常出现在陆棚区及斜坡区之底部,栖息水深183~823公尺。于南非附近海域分布的族群,成熟雄鱼数目远多于雌鱼卵胎生种类之一,以底栖性硬骨鱼类及虾类为食,可成长至约42公分,成熟体长雌、雄分别为34公分及29公分。
可由底拖网渔获,因体形太小,经济价值不高,无食用价值,仅提供为养殖用饵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