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形修长;吻窄长且吻端尖凸。吻端与外鼻孔之斜线距离大于外鼻孔与上唇沟外角之斜线距离;口前吻长约为口裂宽之1.5~1.9倍;眼眶前吻长至少为眼径之2倍。眼较接近鳃裂而离吻端较远;鼻孔较接近口裂而离吻端较远;前鼻瓣后端呈分叶状。第一背鳍硬棘之长度短于背鳍基底长,硬棘尖端离背鳍外角仍有一段距离;第二背鳍硬棘长,仅稍短于鳍高;第一背鳍起点与胸鳍内缘位置相对,其硬棘基点则与胸鳍后角相对或稍后;第一背鳍高度较低,稍短于其长度之2/3;第二背鳍明显小于第一背鳍。胸鳍宽,后缘稍凹入,前缘则稍凸出,后角呈窄圆弧形;腹鳍位置大略在两背鳍间之中点;尾鳍上、下叶均窄长,后缘明显凹入,尾鳍前凹洼明显;躯干部位皮齿后缘呈三尖叉状,成鱼时其呈不明显之鎯头形。体表明显无白斑,背鳍边缘白色,尾鳍无黑色记号。
本种出现于西北太平洋之日本东南方海域,及中国东海沿近岸水域。台湾地区于基隆、东港、台东成功沿近海域皆有渔获记录。
常见的种类,分布于温、热带水域,出现在陆棚及斜坡上层区域,栖息水深30~150公尺,底栖性。最大渔获体长91公分,雌鱼成熟体长79公分。
可由底拖网或延绳钓渔获,供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