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用。《南齐书.卷五二.文学传.崔慰祖传》:「好学,聚书至万卷,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,日数十袠,慰祖亲自取与,未常为辞」《南史.卷七二.文学传.袁峻传》:「家贫无书,每从人假借,必皆抄写,自课日五十纸」 凭借、借助。《后汉书.卷一○.皇后纪上.和熹邓皇后纪》:「每览前代外戚宾客,假借威权,轻薄謥詷,至有浊乱奉公,为人患苦」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一:「他本是儒家之女,精通文墨,不必假借讼师,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」 宽容。《战国策.燕策三》:「北蛮夷之鄙人,未尝见天子,故振慴,愿大王少假借之」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五回:「魏延平日恃功务高,人皆下之。仪独不假借,延心怀恨」 六书之一。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,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。如「令」本为发号之义,借为县令之令;「长」本为久远之义,借为县长之长。汉.许慎〈说文解字序〉:「六曰假借,假借者,本无其字,依声托事,令长是也」
虚假的借用。【造句】:他假借爱心募款的名义,四处敛财,真是不应该。 六书之一。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,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。如「而」字本是长于两颊的胡子,后借为连接词。【造句】:读古书一定要认清假借现象,否则常会误解。